红树林湿地可以起到保护海岸的作用,特别是大风大浪来临,海岸也不会被冲垮;污染物从陆源向海水排放,经过红树林,还可以起到调节水质作用;此外,它还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宣传部。实施互联网+服务,鼓励发展生态环境修复、碳资产管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新兴服务业。
在工业生产领域积极推广低碳新工艺、新技术,加强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碳排放管理。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完善能效标识制度,推动节能低碳产品认证和节能低碳产品政府强制采购,推进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强化节能评估审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完善全省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和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制度,强化全省能源、工业、农业、林业、废弃物处理等相关统计,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省能源局、四川能源监管办)(七)推动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宣传和倡导低碳健康餐饮,推行光盘行动,遏制食品浪费。
充分发挥低碳产业对增收脱贫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光伏等特色优势产业,让贫困群众更多地分享发展收益。开展城市碳排放精细化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低碳发展规划,制订低碳发展考核指标。第二,体现差异,突出重点。
首先,对行业指南总体性原则进行规定,作为行业指南的参考性文件。因此,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是排污许可制度的主要技术支撑文件。三是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从监测机构,人员,出具数据所需仪器设备,监测辅助设施和实验室环境,监测方法技术能力验证,监测活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全过程质量控制。4.《总则》与行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的关系?《总则》在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南体系中属于纲领性的文件,起到统一思路和要求的作用。
同时,对于部分当前管理虽尚未明确的内容,已引起关注的内容,采取适度前瞻,为未来的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撑的原则,予以适当的考虑。设计自行监测方案时,应对排放的水污染物、气污染物,噪声情况、固废产生和处理情况等要素进行全面考虑。
《环保法》第四十二条明确提出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四是《总则》与行业指南的体系设计兼顾了系统性和针对性。三是对人体健康有明显影响的污染物指标。根据监测的难易程度和必要性,重点对水污染物、气污染物排放监测进行考虑。
首先,对于国际上开展的监测内容,而我国尚未纳入实际管理过程中的内容,可暂时弱化要求。考虑到排污单位对环境的影响,可能通过气态污染物、水污染物或固废多种途径,单要素的考虑易出现片面的结论。按照排污单位开展监测活动的整个过程,从制定方案、设置和维护监测设施、开展监测、做好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记录和保存监测数据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考虑。3.《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中规定了哪些内容?《总则》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即制定监测方案、设置和维护监测设施、开展自行监测、做好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记录保存和公开监测数据的基本要求。
在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等内容的确定上,既给出了最低要求,也提出了排污单位可自主选择的内容。二是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污染物指标。
与排污许可制度相适应,为提高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导的针对性和确定性,按照《总则》的总体原则,根据行业产排污具体情况,制定行业指南。在监测指标上,排放标准等相关规定明确要求排污单位开展监测的指标,指南中给出了具体频次要求,其他排放标准中未规定的,但排污单位实际排放的,也应纳入监测范围。
5.如何编制企业自行监测方案?编制企业自行监测方案时,应参照相应的指南,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系统设计,全面考虑。对于火电行业更加突出废气污染物的监测,而造纸行业则更加突出废水污染物的监测。行业指南根据《总则》确定的原则,结合行业特点,重点对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信息记录等体现行业特点的内容进行规定。三是与相关标准规范有效衔接。第三,立足当前,适度前瞻。如,在监测频次上,标准给出了最低监测频次,同时提出排污单位可调整监测频次的相关原则。
排污单位在开展自行监测时,应遵循这些标准规范雪迪龙全资收购的傲领公司(Orthodyne)总部位于比利时,傲领公司从事高质量气体分析仪和色谱仪研发制造已经有50多年历史。
正如天翔环境董事局秘书王培勇所说的,通过国际化战略,收购兼并,通过外延式发展,迅速掌握先进技术装备,这无疑会对环保战略推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难发现,对比2015年,2016年的环保海外并购虽然数量上增长不多,但交易额接近翻了两番。
与此同时,与前几年相比,从事清洁技术转移,帮助国内环保企业收购海外标的公司的咨询和服务企业也越来越多,也为环保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有利条件。诚如在并购前的谈判环节、并购中的审批环节,以及并购后的经营过程都存在风险,既有并购双方的影响,也受当地政府监管的影响,还要考虑NGO、工会等的诸多因素。
对此,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自己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固然是大力提升中国企业自身价值的良方妙计,但借助与大企业的合作,实现企业走出去也将变得更为关键。先河环保收购的日落(Sunset)公司位于美国,主要在碳气溶胶分析市场方面有较高占有率。在各大电商开通国际平台全球购,我国家电大型企业海尔、美的瞄准GE家电、东芝等国际品牌的同时,中国企业出海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能源产业、房地产,也开始进入到环保等新兴产业。2015年全年,环保领域海外并购共有15起,累计交易额近55亿元。
尤其是在国内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项目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布局走出去战略,在助力自身实力日臻壮大的同时,亦为更多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时代机遇。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涵盖技术许可转让、设备引进、投资并购等模式在内的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式。
也正因此,在收购国外企业的选择中,普遍对被收购公司的技术要求相当严格,先进成熟的技术加上现有的市场渠道,成为中方企业考虑的必要条件。而从标的公司来看,德国公司最受青睐,其次是美国企业。
据人民网此前报道称,迄今中国企业投资的海外环保企业分布在世界各地。诚如绿创环保集团并购的产业声学公司(IAC)总部位于英国,主要从事噪声和声学控制产品、设备和测试设备供应。
而在海内外环境问题、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企业间缺乏有经验的团队来协助技术对接与项目落地,一些问题已经凸显。但也有舆论指出,截至目前,中国的环保企业数量约为5万家,绝大部分为小型企业,无论从经验还是实力上看,走上国际市场并不容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环保走出去的道路更加畅通,也变得更加急迫。面对新的挑战,中国环保企业掘金海外市场落地将会出现怎样景象?在十三五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市场对于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海外并购将令国外先进环保理念和知识在国内的扩散效应加快。
中国环保企业的海外并购多数以获取国外领先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为目的,从而将中国的环保需求与海外先进技术对接。在环境治理细分领域方面,固废、水、环境监测仍是最热门的并购标的。
十年前,外企通过领先的技术、标准,全球化的运营管理经验,结合雄厚的资本实力进入中国市场,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包括威立雅张上海老港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标准的生活垃圾填埋厂、 杭州第一个填埋场沼气发电项目的落地、天津第一个有毒有害垃圾处理项目的完成。以资本换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中国环保企业或其参与设立的环保基金共发起17例海外并购案,总并购金额远超200亿元凡是违反限行规定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依法进行处罚。